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朋友圈解释

应县木塔简笔画,应县木塔手绘图

应县木塔简笔画?塔内各层均塑佛像。一层为释迦牟尼,高11米。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,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、天王、弟子等。二层坛座方形,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。塔顶作八角攒尖式,上立铁刹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。那么,应县木塔简笔画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应县木塔手绘图

一、古塔的历史

在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,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。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,其造型之美,结构之巧,雕刻、装饰之华丽,均堪与我国其它种类的古代建筑相比。然而,在我国早期的古代建筑物中有楼有阁,有台有榭,有廊有庑,有民居有桥梁有陵墓,唯独没有塔。原来塔这种建筑并不是我国的固有类型,而是外国的一种建筑。在传入我国以后,塔又和我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,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的建筑类型。

塔原本产生于印度,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。公元前五、六世纪时,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,塔就是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“舍利”用的建筑物。舍利,原文的含义为尸体或身骨。据佛经上说,释迦牟尼死后,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,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、五光十色、击之不碎的珠子,称为舍利子。还有其它的身骨、牙齿、毛发等等,也称为舍利。后来又加以扩演,凡德行较高的僧人死后烧剩的骨齿遗骸,也称为舍利。

古印度的塔有两种:一种是埋葬佛舍利、佛骨等的“萃堵波”,属于坟冢的性质;另一种是所谓的“支提”或“制底”,内无舍利,称作庙,即所谓塔庙。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时期,随着佛教的传入,古印度的塔也随之传入我国,并与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和民族文化相结合,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。

山西应县木塔简笔画

“塔“分很多类,每一类塔都有着不一样用途。

一类是寺庙中的建筑,比如佛塔,主要用以体现佛的地位,如山西应县木塔,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;二类是高僧死后存放尸骨舍利,如少林寺的塔林;三类是灯塔,如泉州东西塔,石狮的姑嫂塔;四类是纪念意义的,如滕王阁。

塔原本产生于印度,是佛教的一种建筑物,在传入我国以后,塔又和我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,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的建筑类型。

扩展资料:

中国最早的塔

河北省南宫市有座举世闻名的佛塔———普彤塔,它坐落在南宫市普彤寺内,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落成,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,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。

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,共9级,塔高33米,底层直径5米,塔身每级出檐,檐下翘置斗拱。塔的须弥座正南面,有一门洞,直至塔心,塔心下有一砖井,砖井东、西、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3尊,这种佛龛营造方式,实属罕见。

在风雨剥蚀的漫长岁月中,普彤塔经过魏(三国)、唐、宋等各朝的重修、维修。明嘉靖十五年维修时筹集资金甚多,动工规模较大,按明代建筑风格修塔一新。

1966年邢台地震,塔顶震掉铜佛3尊,均为红铜质菩萨像,最大的一尊是观音菩萨,高41厘米,重8.25公斤,观音菩萨安详地坐于“海天佛国”(东海小岛普陀山)海岸,手扶佛经、口念经语、衣着佛珠、一足蹬着海岸,足下蹬莲,一足伸向海水,水中生莲一株,海水波涛滚滚,上浮海马、鱼、海螺等海生动物和佛经、元宝等物,观音菩萨大慈大悲、普渡众生的庄严形象栩栩如生。

山西应县木塔图片

全称:应县佛宫寺释迦塔

俗称和简称:应县木塔,应州塔,释迦木塔,应县释迦塔

建筑概况:

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,俗称应县木塔。建于辽清宁二年(公元1056年),金明昌六年(公元1195年)增修完毕。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,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,属于“前塔后殿”的布局。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,塔高67.31米,底层直径30.27米,呈平面八角形。第一层立面重檐,以上各层均为单檐,共五层六檐,各层间夹设暗层,实为九层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,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。各层均用内、外两圈木柱支撑,每层外有24根柱子,内有八根,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、梁、枋和短柱,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。有人计算,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,约2600多吨重,整体比例适当,建筑宏伟,艺术精巧,外形稳重庄严。

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,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,每层装有木质楼梯,游人逐级攀登,可达顶端。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,均设木隔扇,光线充足,出门凭栏远眺,恒岳如屏,桑干似带,尽收眼底,心旷神怡。塔内各层均塑佛像。一层为释迦牟尼,高11米,面目端庄,神态怡然,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,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,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、天王、弟子等,壁画色泽鲜艳,人物栩栩如生。

应县木塔平面图

应县木塔一般指释迦塔,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,俗称应县木塔。

建于辽清宁二年(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),金明昌六年(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)增修完毕,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国家AAAA级景区。

与意大利比萨斜塔、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“世界三大奇塔”。2016年,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,为世界最高的木塔。

释迦塔塔高67.31米,底层直径30.27米,呈平面八角形。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,2600多吨,纯木结构、无钉无铆。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。

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,属于“前塔后殿”的布局。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,塔高67.31米,底层直径30.27米,呈平面八角形。

第一层立面重檐,以上各层均为单檐,共五层六檐,各层间夹设有暗层,实为九层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,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。

各层均用内、外两圈木柱支撑,每层外有24根柱子,内有八根,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、梁、枋和短柱,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。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,约2600多吨重。

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,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,每层装有木质楼梯,游人逐级攀登,可达顶端。

应县木塔简笔画步骤

说到这个应县木塔,那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,是我们中国最古老,最高的木塔,同时还是“世界三大奇塔”之一。那么去应县木塔的话,看什么呢?有什么特点呢?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应县木塔皮芹简介

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在应县境内,始建于辽代(即公元1056年),完工于金代(公元1195年)增修完毕。

塔身高度为67.31米,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。2016年这座木塔获得吉尔斯世界纪录认定,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木塔。

应县木塔的全称为“佛宫寺释迦塔”,简称“释迦塔”,它与巴黎埃菲尔铁塔、意大利比萨斜塔齐名,并称为“世界三大奇塔”。应县木塔最奇特之处,在于它是纯木构的塔,整个塔平面呈八角形,全塔没用一铁一铆,完全是靠中国古建筑技艺中的斗拱、柱梁镶嵌穿插吻合搭建而成,整个木塔使用的是红松木材,每层都有燃者毕24根柱子支撑起塔层,所以非常特别。

2、应县木塔特点

1、一看木牌坊山门

这座木制山门建于清代,三楼四柱悬山顶。木牌坊阴阳两面均嵌有长2米,宽0.5米蓝框白底黑字横匾,正面为“浮图宝刹”,背面为“千仞玲珑”,为康熙六年(公元1667)应州知州傅登荣所书。

2、二看木塔外观

来到院里,这座千年宝塔就矗立在你眼前,绝对值得你围着它仰视无数圈!不仅是高大雄伟壮观令你折服,那几百朵宛如莲花般的“斗拱”让你爱不够,还有塔上悬挂着的数十幅匾额,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书法名流的墨宝,每一个都会让你流连忘返。

以上就是应县木塔简笔画的全部内容,不仅是在主体材料上选择以木材作为自己房屋的主体材料,同时在房屋的联合上应县木塔没有采用一颗钢质的钉,而是以50多种斗拱来加以固定的。应县木塔建造在高四米的台基上,整体塔高为67.31米,它底层的直径高达30.27米,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邮箱: 351644088@qq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