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活中会用这些八字的成语,到哪都有人夸你有学问:
1、一人传虚、万人传实
虚,没有的事。
本无其事,因传说的人多,就使人信以为真。
2、一夫当关、万夫莫开
一个人把着关,一万个人也攻不开。
形容地势险要,便于防守。
3、一叶障目、不见泰山
进退维谷 E. 成语玩命猜两个谷两个人 谜底:进退维谷 进退维谷 [jìn tuì wéi gǔ] [释义] 维:相当于“是”;谷:比喻困境。无论是进还是退,都是处在困境之中。形容进退两难。
障,遮蔽。
进退维谷
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,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、主流及本质。
4、一则以喜、一则以惧
以,因为。
一方面因而高兴,一方面因而恐惧。
5、一佛出世、二佛升天
形容死去活来。
6、一言既出、驷马难追
驷,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,或四马拉的车。
一句话说出口,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。
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。
7、一波未平、一波又起
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,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。
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。
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,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。
8、一着不慎、满盘皆输
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,以致全局都输了。
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,稍有不慎,处理不当,就会招致整个失败。
9、十目所视、十手所指
形容一个人的言行,总有许多人监督着,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。
10、十年树木、百年树人
树,培植。
进退维谷,前进和后退都难。比喻事情无法决定,因而难以行动。来自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,进退维谷。”进退维谷,形容处境艰难。“进退维谷”是比喻性的;含有“陷入困境”之意。因为进退维谷是比喻性的。
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,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。
11、八仙过海、各显神通
神通,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,比喻本领。
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。
12、人为刀俎、我为鱼肉
刀俎,剁肉的刀和砧板。指宰割的工具。
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,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。
13、人而无信、不知其可
信,信用。可,可以,行。
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,真不知那怎么能行。
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。
14、人非圣贤、孰能无过
圣贤。圣人或贤人,旧指智慧超群,两个人一个请打一成语,才能出众的人;孰,谁。
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,谁能没有过错呢?
15、三十六策,走为上计
原指无力对抗敌人,以逃跑为上计。
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。
16、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
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,时常中断,不能坚持下去。
17、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
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,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。
18、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
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。
19、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
形容两头没着落。
20、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。
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。
21、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
溃,溃决。被大水冲破堤防;蚁穴,蚂蚁洞。
千里的长堤,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。
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,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。
22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。
23、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
天网,天道的网,指自然界的惩罚;恢恢,宽阔的样子。
天道公平,作恶就要受惩罚,它看起来很稀疏,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。
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。
24、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
没有源头的水,没有根的树木。
比喻没有基础、根源的事物。
25、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
焉,怎么。
不进老虎洞,怎么能捉到小老虎?
比喻不冒危险,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,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。
26、不经一事,不长一智
不经历那件事,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。
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。
27、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
比喻只有破除旧的、错误的东西,才能建立新的、正确的东西。
这种道理可以运用在各个领域,是事物的一种辨证发展规律。
28、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
心甘情愿地上圈套。
29、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
甘居中游,满足现状,不努力进取的思想。
30、日月经天,江河行地
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,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。
31、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
对同一问题,仁者看见它,说它是仁;智者看见它,说它是智。
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。
32、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
晕,日月周围出现的光环;础,柱子底下的石墩。
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,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。
比喻事故或事件发生前的征兆。
33、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
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,有节奏地进行。
34、为虺弗摧,为蛇若何
虺,小蛇;摧,毁灭;若何,怎么办。
小蛇不打死,成了大蛇怎么办?
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时候,就把他消灭。
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。
35、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
渊,回旋的深水;丛,茂密的森林。
把鱼赶到深潭中,把鸟赶到树林里。
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,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。
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,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。
36、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
尺比寸长,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;寸比尺短,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。
比喻各有长处,也各有短处,彼此都有可取之处。
37、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
[jìn tuì wéi gǔ]进退维谷 【释义】 维:相当于“是”;谷:比喻困境。无论是进还是退,都是处在困境之中。形容进退两难。【出处】《世说新语》:殷仲堪父病虚悸,闻床下蚁动,谓是牛斗。孝武不知是殷公。
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。
38、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
以,用;其,他的。昏昏,暗,模糊,糊涂;昭昭,明白。
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。
现指自己糊里糊涂,却要指挥那些已懂事故的人。
39、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
用瞪眼回答瞪眼,用嘴咬对付嘴咬。
比喻对方怎么来,就怎么反击。
40、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
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,两个花两个人打一成语,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、传诵。
41、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
四体,四肢。勤,劳作。
不参加劳作,分不清五谷。
形容脱离劳动,脱离群众。
42、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忧患使人勤奋,因而得生;安乐使人怠惰,因而致死。
43、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东隅,日出之处;桑榆,日将落时,余晖在桑榆之间,指日落处。
比喻在这边失败了,在那边得到胜利、收获。
44、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
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,只是就事论事,忙于应付。
45、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
宁可做玉器被打碎,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。
比喻宁愿为正义牺牲,也不愿苟全性命。
46、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
牛后,牛肛门。
宁可小而洁,不愿大而臭。
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。
47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
焉,哪里。
连皮都没有了,毛又长在哪里呢?
比喻基础没有了,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。
48、老鼠过街,人人喊打
谜底:进退维谷 进退维谷 [jìn tuì wéi gǔ][释义] 维:相当于“是”;谷:比喻困境。无论是进还是退,都是处在困境之中。形容进退两难。[出处] 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;进退维谷”。
比喻害人的东西,人人痛恨。
49、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
加,加以。
根据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,检查自己。有缺点错误,就予以改正;没有缺点错误,就加以勉励自己。
50、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
进退维谷 进退维谷 读音jìn tuì wéi gǔ 维:语气助词;谷:穷尽,指困境。无论是进还是退,都是处在困境之中。形容处境艰难,进退两难。释义为无论是进还是退,都是处在困境之中。形容处境艰难,进退两难。
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境界。
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,还要继续努力,不断进步。
51、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
百花齐放,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;百家,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;鸣,比喻发表意见。
百家争鸣,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、道、墨、法、纵横、农、杂、阴阳、名(兵、小说)等各家,在政治上,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。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。
52、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百足:虫名,又名马陆或马蚿,约一寸长,全身三十多个环节,切断后仍能蠕动;僵:仆,倒。
原指马陆这种虫子死后仍不倒下,现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,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(多含贬义)。
53、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
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。
54、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
非但不能把事情办好,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。
也指办事不怀好意者。
55、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
当局者,下棋人;旁观者,观棋者。
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,看问题反而糊涂,旁观的人由于冷静、客观,却看得清楚。
【臧谷两亡】:臧、谷:两个人名。臧和谷一起放羊,一个去读书,一个去赌博,结果都丢了羊。形容做事马虎大意,不专心。【凿壁借光】:凿:挖。在墙上凿一小孔,借邻居的灯光读书。形容家贫刻苦读书。【凿壁偷光】。
56、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
相近的声音,互相应和;相同的气味,互相融合。
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。
57、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
庆父,春秋鲁庄公的弟弟,曾经一再制造鲁国内乱,先后杀掉两个国君。
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,国家就不得安宁。
58、如闻其声,如见其人
象听到他的声音,看到他本人一样。
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。
59、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
运用得巧妙,全在于善于动脑子,用心思考。
也指战争的胜败与指挥员能否根据实际情况,机动灵活地指挥有很大关系。
60、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
克,攻下。
攻打城池,没有攻不下的;打仗没有不赢的。
百战百胜。
61、来者不善,善者不来
来的就不善良,善良的就不来。
强调来人不怀好意,要提高警惕。
62、兵来将挡,水来土淹
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,都有方法对付。
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。
63、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
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,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。
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。
64、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
文,文采,两个人一上一下打一成语。行,流传。
说话要是没有文采,就流传不远。
左右两个谷字中间两个人打一成语 进退维谷 进退Wei谷 读音jìn tuì wéi gǔ 维:语气助词;谷:穷尽,指困境。无论是进还是退,都是处在Kun境之中。形容处境艰难,进退两难。 释义为无论是进还是退,都是处在困Jing之中。
65、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
提意见的人只要出于善意,即使说得不正确,也是无罪;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所批评的错误,也足以引以为鉴戒。
66、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
谆谆,教诲不倦的样子;藐藐,疏远的样子。
说话的人不厌其烦地教诲,而听的人却不以为意。
67、君子一言,快马一鞭
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,不再反悔。
68、青出于蓝,而胜于蓝
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,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。
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。
69、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
拿不完,用不尽。形容非常丰富。
70、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
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,就把它高高地挂在一边不管。
71、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
不是我们同族的人,他们的心一定同我们不一样(即不一条心)。
原指对异族的疑忌。
后也用以指责那种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。
72、呼之即来,挥之即去
一召唤就来,一挥手就去。
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,任意呼唤支配。
73、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
只要是知道的,就没有不说;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。
74、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
外表像金玉,内里却尽是破棉絮。
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。
75、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
原为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,后用以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,两个人一个样打一成语,不再为非作歹,就能成为好人。
76、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
尽管睁着眼睛看,却什么也没有看见;尽管竖着耳朵听,但什么也没听到。
表示不重视或不注意。
77、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
进退维谷 jìn tuì wéi gǔ 【解释】维:相当于“是”;谷:比喻困境。无论是进还是退,都是处在困境之中。形容进退两难。【出处】《诗经·大雅·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,进退维谷。”【结构】主谓式。
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,实则想趁机害人。
78、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
城门着火,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。水干了,鱼也死了。
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,或伤及无辜的人。
79、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
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,使人厌恶;语言干巴巴的,没有味道。
80、持之有故、言之成理
故,根据。
立论有根据,讲得有理据。
81、星星之火、可以燎原
一点小火星,可以烧遍整个原野。
用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,发展前途非常广阔。
现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,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,两个人一个针打一成语。
82、看菜吃饭、量体裁衣
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,办理事情。
83、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
比喻造什么因,就得什么果。
84、重于泰山、轻于鸿毛
人类本来都有一死,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,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。
85、重足而立、侧目而视
双脚并拢,不敢移动;斜着眼睛看,不敢正视。
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。
86、顺之者昌、逆之者亡
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,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。
87、食不厌精、脍不厌细
精,仔细舂过的好米;脍,切细的鱼和肉。厌,通“餍”,满足。
形容对饮食很讲究。
88、将欲取之、必先与之
想要占有它,必先丢弃它。
89、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
封建帝王和他的文臣武将,统治阶级的少爷小姐。
90、差之毫厘、谬以千里
开头时错了一点点,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。
91、前人栽(种)树、后人乘凉
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。
92、前事不忘、后事之师
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,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。
93、扁担没扎、两头打塌
打塌,滑落下来,两个人两个失败者打一成语。
比喻本幻想一举两得,结果两头落空。
94、眉头一皱、计上心来
原来形容人经过思考,突然想出办法。
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做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。
95、桃李不言、下自成蹊
桃树李树不对人打招呼,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。
比喻为人只要真诚、忠实,自然能打动人心。
96、高岸为谷、深谷为陵
比喻世事变迁,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发展。
97、拳不离手、曲不离口
比喻经常勤学苦练,以求工夫纯熟。
【成语】:臧谷之羊 【拼音】:zāng gǔ zhī yáng 【简拼】:zgzy 【解释】:臧、谷:两个人名。臧和谷的羊。形容做事马虎大意,不专心。【出处】:《庄子•骈拇》:“臧与谷二人,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。
98、兼听则明、偏听则暗
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,两个人一个按字打一成语,单听信一方面的话,自己就糊涂,事情就弄不清楚。
99、流水不腐、户枢不蠹
流动的水不会腐臭,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。
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,两个人中间一个请字打一成语,可经久不坏。
100、盛名之下、其实难副
声名极大的人,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。
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,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、缺点和错误。
图文均来自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