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古诗语句

宝塔诗怎么写,著名的宝塔诗

宝塔诗怎么写?宝塔诗,原称“一字至七字诗”,也叫“一七体诗”。从一字到七字句,逐句成韵,或叠两句为一韵,很有规律。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,甚至十五字的。例:荷 诗/贵谷子 荷。芙蕖,水灵。欲鲜翠,露尖角。擢荡叶长,那么,宝塔诗怎么写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小学生自创宝塔诗

秀才

吃长斋

胡须满腮

经书升橡揭不开

纸笔自己安排

明年不请我自来

――吴敬梓<<儒林外史>>

绮美 瑰奇

明月夜 落花时

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

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

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唯有君知

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

――白居易<<诗>>

张南史宝塔诗四首:

泉。

色净,苔鲜。

石上激,云中悬。

津流竹树,脉乱山川。

扣玉千声应,含风百道连。

太液并归池上,云阳旧出宫边。

北陵井深凿不到,我欲添泪作潺湲。

竹。

披山,连谷。

出东南,殊草木。

叶细枝劲吵和旁,霜停露宿。

成林处处云,抽笋年年玉。

天风乍起争韵,池水相涵更绿。

却寻庾信小园中,闲对数竿心自足。

花。

深浅,芬葩。

凝为雪,错为霞。

莺和蝶到,苑占宫遮。

已迷金谷路,频驻玉人车。

芳草欲陵芳树,东家半落西家。

愿得春风相伴去,一攀一折向天棚喊涯。

草。

折宜,看好。

满地生,催人老。

金殿玉砌,荒城古道。

青青千里遥,怅怅三春早。

每逢南北离别,乍逐东西倾倒。

一身本是山中人,聊与王孙慰怀抱。

元稹:

茶。

香叶,嫩芽。

慕诗客,爱僧家。

碾雕白玉,罗织红纱。

铫煎黄蕊色,碗转麴尘花。

夜后邀陪明月,晨前命对朝霞。

洗尽古今人不倦,将知醉后岂堪夸。

宝塔诗正确朗读顺序

百科名片

宝塔诗《一字至七字诗·茶》宝塔诗,杂体诗的一种,是一种摹状而吟、风格独特的诗体。顾名思义,它形如宝塔。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,向下延伸,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,如此排列下来,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,即如塔形、山形。起始的字,既为诗题,又为诗韵。宝塔诗,原称“一字至七字诗”,也叫“一七体诗”。从一字到七字句,逐句成韵,或叠两句为一韵,很有规律。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,甚至十五字的。

目录

简介

起源

特点

其它

分类

单宝塔诗

双宝塔诗

变形宝塔诗

编辑本段简介

宝塔诗从一言起句,依次增裤瞎加字数,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,叠成两句为一韵。直至从一至七字,对仗工整,读起来琅琅上口,声韵和谐,节奏明快,有如“鲲鹏展翅,扶摇直上”之感。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,如果把全诗横写,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,底宽上尖,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。[1]

编辑本段起源

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,隋·释慧英有《一三五七九言诗》为证。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,又称为“一七体”诗,如是宝塔词则称《一七令》(词牌)。这种“一七体”诗(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),既立题又押韵,指物为题,以题为韵,一韵到底。诗人或状物赋形,或托物言志。每一句都各自成对。

宝塔诗最有名的一首

编辑本段单宝塔诗

宝塔诗原称“一七体诗”。因为它从一字至七字诗,从一字句到七字句,或选两句为一韵。首句为一字,实际是个题目,一韵到底。宝塔诗因句式参差,讲究格律,后人谱以为词,并以“一七令”之名定为词牌。后来这种体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,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。如: 一至七言(尖塔诗)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――吴敬梓<<儒林外史>罩冲>

编辑本段双宝塔诗

见得多的是双宝塔诗,两塔对峙,是由单塔中的一七体,演化而来,左塔不用一韵到底,由右塔充之。开头也是最多七字,后来发展到九字。据说五代道士杜光廷写的《怀古今》,从一字句递增到十五字句,各字句均为双字句,共240字,被认为是宝塔诗中最长的一首。唐朝这种诗刚出现时,首句为单字外,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。以后每两句为一组,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,且寓意深刻,仍然首句为一字,实际是个题目,一韵到底。比如唐代令狐楚的《山》就是除首句为单字外,其后每两句递增一字。以后每两句为一组,恰似一副副对仗工整的对联,且寓意深刻,如: 山 耸峻/回环 沧海上/白云间 商者深寻/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/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/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/芳草空馀麋鹿闲 据《唐诗纪事》所载,此诗系作者于大和三年(829年)在长安兴化池亭饮宴席间,为白居易分司东都送行而作。

关于宝塔的诗词

有平仄格律。

宝塔诗,杂体诗的一种,是一种摹状而吟、风格独特的诗体。此橡昌顾名思义,它形如宝塔。从一字句或两字森扒句的塔尖开始,向下延伸,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,如此如此排列下来,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,即如塔形、山形。起始的字,既为诗题,又为诗韵。宝塔诗,原称“一字至七字诗”,也叫“一七体诗”。从一字到七字句,逐句成韵,或叠两句为一韵,很有规律。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,甚至十五字的。

宝塔的最佳描绘诗词

一字至七字——月】

月。

暂满,还缺。

伴晓风,映霜雪。

纵观世情,横看兴灭。

骚人迁客顾,锦文华章写。

独伴幽草含情,美盼山河绰约。

清光千年照古今,评说苍桑凌空珏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一字至七字——春】

风轻 絮浓

杏花飘 相思动

丝丝细雨 落落醒桐

折柳枝恨少 送君情堪重

朦朦胧胧月洁 爽爽朗朗星空

好景於心有限日 相思伴泪无影踪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一字至七字——夏】

雨余 亭厦

纨扇轻 蕙风斜

散发披襟 弹棋打马

古鼎焚龙涎 照壁名人画

当头竹径风生 两行青松暗瓦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最好沉李与浮瓜 对金樽旋开新鲊【一字至七字——山】

耸峻 回环

沧海上 白云间

商老深寻 谢公远攀

古岩泉滴滴 幽谷鸟关关

树岛西连陇塞 猿声南彻荆蛮

世人只向簪裾老 芳草空余麋鹿闲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一字至七字——草】

折宜 看好

满地生 催人老

金殿玉砌 荒城古道

青春千里遥 怅怅三春早

每逢南北离别 乍逐东西倾倒

一身本是山中人 聊与王孙慰怀抱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一字至七字——雪】

花片 玉屑

结阴风 凝暮节

高岭虚晶 平原广洁

初从云外飘 还向空中噎

千门万户皆静 兽炭皮裘自热

此时双舞洛阳人 谁悟郢中歌断绝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侍携扰【一字至七字——愁】

迥野 深秋

生枕上 起眉头

闺阁危坐 风尘远游

巴猿啼不住 谷水咽还流

送客泊舟入浦 思乡望月登楼

烟波早晚长覊旅 弦管终年乐五侯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一字至七字——酒】

邀朋 会友

君莫待 时长久

名呼食前 礼于茶后

临风不可无 对月须教有

李白日饮一石 刘伶解酲五斗

公子沾唇脸似桃 佳人入腹腰如柳

【一字至七字——色】

难离 易惑

隐深闺 藏柳陌

长小人志 灭君子德隐脊

后主漫多才 纣王空有力

伤人不痛之刀 对面杀人之贼

方知双眼是横波 无限贤愚被沉溺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一字至七字——花】

点缀 分葩

露初挹 月未斜

一枝曲水 千树山家

戏蝶未成梦 娇莺语更夸

既见东园成径 何殊西子同车

渐觉风飘香似雪 能令醉者乱如麻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一字至七字——花】

落早 开赊

对酒客 兴诗家

能回游陭 每驻行车

宛宛清风起 茸茸丽日斜

且愿相留欢合 唯愁虚弃光华

明年攀折知不远 对此谁能更叹嗟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一字至七字——风】

荡翠 飘红

忽南北 忽西东

春开柳叶 秋谢梧桐

凉入朱门内 寒添陋老旦巷中

似鼓声摇陆地 如雷振响晴空

乾坤收拾尘埃净 现日移阴却有功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一字至七字诗(塔诗)

(一七令) 元稹

茶。

以上就是宝塔诗怎么写的全部内容,宝塔诗有平仄格律 秋。气爽,云悠。山沉寂,水驰流。黄花篱下,硕果枝头。离人抬望眼,断雁过高楼。早岁不知勤奋,晚年何获丰收。潇潇落叶随风去,倦客凄凄将赋留。一七令格律 仄起 ●。(韵)⊙○,⊙●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邮箱: 351644088@qq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