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远
此外,端午节也不宜说节日快乐,该节日最早并非始于对屈原的纪念,而是“避邪”之日——农历五月,先秦时代被称为恶月,初五称“毒日”,五月初五就是禳毒驱邪的日子,所以,端午节更好的说法是“端午安康”。不过。
有祭祀传统的清明节、重阳节,以及中元节、端午节都不能祝福快乐,但是可以说安康。在各种传统节日中,"中元节",民间又俗称"鬼节",是最不宜说节日快乐的。中元节是个追思先人的节日,民间普遍会进行祭祀活动。
1、忌说节日快乐 重阳与除夕、清明、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,这类的节日一般忌说节日快乐,而要互道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。 2、忌送 菊花 虽然重阳节有赏菊、饮 菊花 酒的习俗,但却不可以送人菊花。
端午节到来,什么节不可以说快乐,微信朋友圈却传来一则消息:端午节不能“互祝快乐”,只能“互送安康”。这则消息还是以“普及知识”的名义开始的,任何节日都不说节日快乐。说是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,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,曹娥救父投曹娥江,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。阴历五月初五是毒日,是个悲壮的日子。所以某非遗专家说:“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,如清明节、端午节!只能互送安康!”
3、哪些节日不能说快乐 一般跟祭祀有关的节日都不能说快乐的,如端午如清明节。众所周知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,古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悲伤凄凉的日子,用快乐之类的词语有失庄重严肃的气氛。
端午节不能说节日快乐,要说端午安康。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,带有浓烈的悲壮色彩,所以在端午节的时候不宜说快乐,要说安康。此外,在古代民间流传,农历五月昼长夜短、阳盛阴衰,且常年多发疾疫。
1、端午节不能说“端午节快乐”这是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,这天屈原投汨罗江,伍子胥被投钱塘江,曹娥救父投曹娥江。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,又是祭祀的日子,所以不能互祝快乐。
中国的三大节日不能说节日快乐的是: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。
此条内容近日经朋友圈热传,许多网友纷纷效仿,改口将原本的祝福语“端午节快乐”改为“端午节安康”。
首先要指出的是,这里的“某非遗专家”在网上是检索不到的,不排除有好事者虚拟此名义故弄玄虚,冬至为什么不能说快乐,以博眼球。实际上,有关端午节的“知识”已经够多,无须来“普及”。民俗专家要做的是把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意义理理清楚。端午和清明是不太一样,端午固然有纪念先人的内涵,但也有祛病祝吉祥、让大家快乐的意义,祝“端午节快乐”才是传统。
据说涂抹了雄黄可以驱虫除秽。其实除了端午节不能说“节日快乐”,还有中元节、清明节也不能说“节日快乐”。因为在这些节日里,更具有悲伤的感情,怎么能用“快乐”来形容呢?
1、中元节。“中元节”,民间又俗称“鬼节”,是最不宜说节日快乐的。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表示,中元节是个追思先人的节日,民间普遍会进行祭祀活动,在这样一个肃穆、庄重的节日,祝福快乐不适宜,也并不吉利。
很多古诗文都讲到欢喜快乐过端午,中元节能说节日快乐吗。例如北宋诗人晏殊的端午诗:“雕盘分楚粽,重重团扇画秦娥;宫闱百福逢嘉序,万户千门喜气多。”又例如唐玄宗《端午三殿宴群臣》诗序中说,在端午节“叹节气之循环,美君臣之相乐”。
考证显示,端午节的来源有十种之多,各地区又有独具特色的习俗。端午节的设立与传统农耕民族注重时令节气相关,五月初五气温开始上升,各种害虫、疫病等滋生,不能祝快乐的节日,老百姓设立端午节,喝雄黄酒,挂蒿草、艾叶,熏苍术、白芷等就是为了驱虫祛病。因此,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欢乐喜庆、祛毒平安的。
三个,分别是清明节,端午节和中元节。因为这三个节日都是祭奠已经去世的人的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,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,也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。
过端午节,祝你清明节快乐,人们在追忆往昔的同时,也是对明天幸福生活的憧憬,更要好好地活在当下。如果在这个节日里,没有快乐,没有欢声,只有沉重和悲情,那么节日的意义岂不黯然失色,为什么不能说圣诞快乐。此时此刻,宁愿要祝愿“快乐”,不要做作的“安康”。
“端午快乐”也好,“端午安康”也好,不过是大家对节日祝福的一种表达方式,你喜欢用哪个都可以!一年一度端午节,还是开开心心吃粽子,圣诞节能说快乐吗,陪陪家人过节最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