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月寄相思下一句?“明月寄相思”的上一句是“繁星耀九洲”,下一句是“千里人相隔,两心遥相依”。这首诗出自《中秋节给老师短信》,意思是:晚上的繁星照耀着神州大地,皎洁的明月寄托这我的相思之情。即使相爱的人相隔千里,那么,明月寄相思下一句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明月寄相思的全诗
月夜思亲的诗词作品很多,但好像没有出现具体的“明月千里寄相思”的原句。徐小凤倒有首歌叫《明月千里寄相思》。
从古到今,亲人在中秋团聚已成一种期望。虽不如春节回家团聚那么重要,而在古诗文中,中秋思亲乃至于月圆相思似乎比春节更甚一筹。文人墨客借中秋月圆寄托思亲的情愫,推而广之,便有了“明月千里寄相思”的喟叹。
歌曲《明月千里寄相思》
繁星耀九州,明月寄相思;千里人相隔,两心遥相依。
这几句的解释是:夜里,繁星点点照耀着神州大地,皎洁的明月寄托着我的相思之情。即使相爱的人相隔千里,也抵挡不了两颗心紧紧相依。
秋风寄相思的唯美句子
明月千里寄相思
夜色茫茫罩四周
【出处】
《水调歌头》
王之道
明月千里寄相思
夜色茫茫罩四周
天边新月如钩
回忆往事恍如梦
重寻梦境何处求
人隔千里路悠悠
未曾遥问心已愁
请明月代问候
思念的人儿泪常流
月色朦朦夜未尽
四周遭寂寞宁静
桌上寒灯光不明
伴我独坐苦孤零
人隔千里无音讯
欲待遥问终无凭
请明月代传信
寄我片纸儿为离情
【赏析】
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。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,一入手应该写“今夜长安月,闺中只独看”。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、生死未卜的处境,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。所以悄焉动容,神驰千里,直写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”。这已经透过一层。自己只身在外,当然是独自看月。妻子尚有儿女在旁,为什么也“独看”呢?“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”一联作了回答。妻子看月,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,而是“忆长安”,而小儿女未谙世事,还不懂得“忆长安”啊!用小儿女的“不解忆”反衬妻子的“忆”,突出了那个“独”字,又进一层。
在一二两联中,“怜”字,“忆”字,都不宜轻易滑过。而这,又应该和“今夜”、“独看”联系起来加以吟味。明月当空,月月都能看到。特指“今夜”的“独看”,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“同看”和未来的“同看”。
月亮撩人情话心上人诗句
“明月寄相思”的上一句是“繁星耀九洲”,下一句是“千里人相隔,两心遥相依”。这首诗出自《中秋节给老师短信》,意思是:晚上的繁星照耀着神州大地,皎洁的明月寄托这我的相思之情。即使相爱的人相隔千里,也抵挡不了两颗心紧紧相依。与宋朝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中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《水调歌头》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。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年)中秋,当时作者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。词以月起兴,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,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,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,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,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。
《水调歌头》原文及翻译
原文: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?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翻译:丙辰年中秋,通宵畅饮,大醉而归,写了这首词——复有些思念弟弟苏辙。
明月寄相思下联怎么对
意思是:明月寄托了相思之情,不管相隔千山万水,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。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。
以上就是明月寄相思下一句的全部内容,繁星耀九州,明月寄相思;千里人相隔,两心遥相依。这几句的解释是:夜里,繁星点点照耀着神州大地,皎洁的明月寄托着我的相思之情。即使相爱的人相隔千里,也抵挡不了两颗心紧紧相依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